[知陰影才找到陽光]
區家麟的新書,講新聞審查.一般市民,對新聞運作不熟悉,只知道「公平客觀」等新聞道理,然而運作起來,千變萬化,夾雜在趕時間壓縮工序化如「車衣女工」的新聞生產線運作下,有時連記者也感到迷失,可能會反問自己:「我面對的是新聞審查嗎?」「還是根本我太敏感?」
記者圈子只知道工作越來越辛苦,上班時間越來越長,滿足感卻越來越少,上司只會批評這一代「唔捱得」,對於新聞可以怎樣做得好一點,已經開始麻木.
區家麟從自身經驗出發,再用好幾年讀博士的時間,深入訪談69個電視電台記者或中層,了解究竟新聞製作究竟出了甚麼問題,寫成這本書.我有幸先讀為快,看每一章都心跳加速,手心冒汗,怎麼這樣真實,好像有人潛入了編輯室一樣,把「新聞製作人心入面條虫」都寫了出來.
今日區家麟談新聞審查如何與製作流程結合,把記者勞動到毫無剩餘精力,刻意聘請沒經驗的記者委以重任,或加強資訊節目削減新聞時段,用各種彷彿中性的手法,令新聞產品失去尖銳性.他今日只舉了一些簡單的例子,例如有管理層說:「不要指派太醒目的記者上北京」.簡單的道理,不需要再解釋甚麼,不太醒,自然容易管理,泡製不出甚麼獨家或批判性的報道來.平平庸庸,得過宜過,去咗當做咗.
這本書,適合所有在新聞困境的年輕或資深記者閱讀,認清形勢;書中也紀錄了在如此窒息的現況下,記者和中層如何扭盡六壬,嘗試爭取一些空間,做少少的抗爭,讓新聞自由不致淪落得太快;這本書也適合所有希望了解傳媒運作多一點的觀眾或讀者去讀.此時此刻,一班高水平的觀眾和讀者,也是可以幫助有心記者撐多一陣的強勁後盾.
向各位推介「香港新聞審查日常: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」.
(攝於立場新聞對談會場,同場有嘉賓呂秉權)
對談直播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tandnewshk/videos/1390845681001048/